科幻网5月13日讯(刘亚珠) “核战争”在历史上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核战争可能是速决的,也有可能是长久持续的。核武器的威力不仅仅在于它毁灭性的杀伤力,更多的是其在爆炸之后所产生的持续散发的核辐射。

据悉,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个核弹头,这相当于达200亿吨TNT当量的核武器,科学家们于1983年10月正式提出了“核冬天效应”的理论。
“核冬天”即在一场50亿吨当量的核大战中,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破坏臭氧层,厚厚的烟云终日不散覆盖天空,地球开始暗无天日,气温急剧下降,绿色植被冻死,海洋河流被冻结,地球生存条件岌岌可危。
当可再生的臭氧开始耗尽,太阳光所附带的大量紫外线将不再被阻挡。如《灵笼》一样,地球生命开始抱团取暖,进入隔离的生存空间,绿色植物开始变得弥足珍贵,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储存数百年的无污染的食物,当人类走出防护区后开始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寻找“幸存者”以及可食用的食物。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表示一小部分人类可能会由于野生可食用的植物和昆虫使他们在核灾难中幸存下来,但全球温带地区将会陷入严寒环境,降水量大幅度减少,永久冻土开始逐渐扩散,全球范围内的农作物将有4~5年的时间歉收,人类将会陷入生存危机。
科学家们对热带干森林和湿森林的247种野生植物进行筛选,发现有33种叶类蔬菜、种子、坚果、根茎、香料、含糖果实以及蛋白质食物可在核战争后被耕种或采摘食用。如棕榈象鼻虫、魔芋、木薯、野生蚝蘑、萨福果、苋菜、野生菠菜、棕榈果、金合欢种子、桑比虫、猴面包树、山药等。
由此可见,人类的食物变得十分珍贵,在高强度的辐射之下人类也无法确保种子不受辐射侵蚀,原本耕作的植物开始变异,此时出生的生物成为人类无法理解的畸形,所有常识性的动植物将会被颠覆。